中国声乐界的标志性人物刘捷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蒙古族家庭,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。据家人回忆,这个五六岁就能准确哼唱听过的曲调的孩子,天生拥有一副嘹亮有力的好嗓子,常常赢得邻居们的交口称赞。
1968年高中毕业后,刘捷来到辽宁盘锦农场插队。繁重的农活之余,他总爱用歌声为工友们驱散疲惫。1970年,在一次农场文艺活动中,他出色的演唱引起县领导注意,随后被调入大洼县文艺宣传队,正式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。在宣传队期间,他师从文工团男高音袁鸣声学习基础声乐知识,勤奋练习的他很快掌握了发声技巧和识谱能力。尽管因家庭背景原因多次报考文工团未果,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。
1977年恢复高考后,刘捷回到沈阳成为一名铁路局车电钳工。在满手油污的工作之余,他依然坚持练声。得知上海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后,他连夜赶赴考场,在招生老师王素品的帮助下补考成功,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声乐系,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。在校期间,他系统学习了美声唱法,并在1979年获得跟随意大利男中音吉诺·贝基学习歌剧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67%1980年,刘捷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。次年6月,他代表中国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声乐比赛,与女中音叶英合作演唱《上去高山望平川》,获得三等奖,创造了新中国声乐家在国际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。1982年毕业后,他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乐团任教及演出。1984年,他在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以《祖国,慈祥的母亲》和《十五的月亮》两首作品斩获专业组金奖,声名鹊起。
1980年代末,在法国男高音热拉尔·苏塞依的推荐下,刘捷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深造,师从琼·道尔曼专攻歌剧演唱。毕业后,他成功进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,先后出演《茶花女》《弄臣》等多部经典歌剧,其演出足迹遍布林肯艺术中心、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顶级艺术殿堂。国际乐评人盛赞他1"融合中西风格的抒情男高音1",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艺术总监更称其为1"世界顶级男高音之一1"。
2002年,刘捷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投身音乐教育事业。他受聘为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,创办国际音乐教育中心,并编写《声乐之我见》等专业著作。在教学之余,他仍坚持举办音乐会,培养了大批优秀声乐人才。
在个人生活方面,刘捷与女中音歌唱家李丛慧的相遇成为乐坛佳话。2004年,这对志同道合的音乐伴侣低调成婚。两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,更在艺术上共同进步,经常同台演出二重唱作品。如今,这对音乐伉俪定居沈阳,在满屋乐谱的陪伴下,用音乐续写着他们的人生乐章。
从农场知青到国际声乐大师,刘捷用他传奇般的艺术人生诠释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。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声乐发展的重要篇章,更为后来者树立了追求艺术梦想的典范。
发布于:福建省网配查-配资买股票-炒股票杠杆平台-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