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邦听说楚王韩信造反的消息后,召集众将商议对策。
一系列的对比之后,刘邦听取陈平的建议,空手套白狼,伪游云梦:
“古者天子巡狩,会诸侯。南方有云梦,陛下弟出伪游云梦,会诸侯于陈。陈,楚之西界,信闻天子以好出游,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。谒,而陛下因禽之,此特一力士之事耳。”--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这里第一个重点是“伪游”,假装去巡游云梦泽,一方面具有欺骗性,另一方面也具有试探性。
而这种欺骗的前提是,韩信不知道刘邦已经收到他要谋反的消息。
这里在逻辑上存在一个问题,刘邦怎么那么坚信,这个上书之人的信息没有别人知道?他又是如何知道韩信对于有人告他谋反这件事并没有察觉?
陈平曰:“人之上书言信反,有知之者乎?”曰:“未有。”曰:“信知之乎?”曰:“不知。”但凡这俩个条件,有一条失真,都有可能使刘邦南下游云梦的行动风险加倍!
不过,刘邦也不能再等,韩信从齐王徙为楚王是在高祖五年一月,到高祖六年十二月有人告韩信谋反,韩信在楚地已经当了一年的楚王。时间越长,韩信在楚地的根基可能会越稳。
展开剩余72%站在刘邦的角度,此次南下将面临两种情形,一是韩信不反,二是韩信反。
如果韩信不反或者还在反与不反之间犹豫,那刘邦可以直接拿下韩信,历史证明,通过这种方式搞定韩信是以最低成本解除了最大威胁,获得了最高的收益。
如果韩信反,越早解决,对于刘邦集团越有利。
而且刘邦也远没有到必死的境地,陈平与刘邦游云梦泽会集诸侯的地点是陈地!
选择这个陈地,很具有迷惑性,这个地点相对来说距离梁王彭越的都城定陶,淮南王英布的都城六安,以及楚王韩信的下邳相对来说距离都差不多,这可以令目标不至于显得那么具有针对性;其次还是楚地西界可以令韩信放松警惕;第三,万一韩信真要反,他一定会聚集兵力,而这也会被刘邦沿途的耳目探听到,刘邦有时间迅速回撤至洛阳,同时向彭越、英布,以及齐地征兵。
同样的问题也在韩信一方,反还是不反。韩信如果要反,一年的准备时间是否充足,而刘邦的突然游云梦泽,令韩信缺乏准备,根据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记载:
六年四月,侯韩信元年。另外一点,其实通过韩信的行为,也可以看出他在此时,应该没有造反的想法。谋反是一件很机密的事情,只有足够信任的人才能参与知晓,如果韩信真的有谋反的想法,那么这个告密人应该是韩信身边的亲信,而这个告密的人后来并没有封侯,与后来陈狶谋反时,告淮阴侯的韩信谋反的乐说被封为慎阳侯,食邑二千户相比,这个告密者的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,也能说明韩信的谋反并没有实锤。
听说刘邦要游云梦,韩信的反应是:
“高祖且至楚,信欲发兵反,自度无罪,欲谒上,恐见禽。”韩信想要发兵谋反,但是又自认为无罪,他想要面见刘邦解释,又担心被刘邦拿获。通过《史记》的记载,太史公认为此时的韩信是无罪的,或者他想要告诉我们韩信此时并无谋反之心。
韩信这个时候应该也或多或少知道自己的处境,不然他也不会因为刘邦的召见,就胡思乱想准备发兵。
从刘邦得知韩信要谋反的消息,到押韩信回洛阳,贬为淮阴侯,历时仅仅5个月!陈郡在今河南淮阳 县境内,距离洛阳的直线距离是240公里,来回480公里左右。还不包括,翻山,渡河绕路的距离。
伪游云梦只是一个借口,刘邦并没有去游云梦泽,到了陈地,逮捕了韩信就返回洛阳了。
基于以上的原因,我不认为陈平和刘邦的伪游云梦泽是愚蠢的行为,而是经过了利弊之后的决策。
发布于:山东省网配查-配资买股票-炒股票杠杆平台-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